人類身上的共生的細菌大約有100兆,比我們所擁有的細胞多一倍,其夾帶的基因大概是人類基因的150倍(有「第二基因組」之稱)與維持身體健康、運作平衡的功能,讓科學家開始以「(被遺忘的)器官」的角度看待這些微生物。
凱熙這篇會針對以下兩個部分進行分享:
人類身上的共生的細菌大約有100兆,比我們所擁有的細胞多一倍,其夾帶的基因大概是人類基因的150倍(有「第二基因組」之稱)與維持身體健康、運作平衡的功能,讓科學家開始以「(被遺忘的)器官」的角度看待這些微生物。
凱熙這篇會針對以下兩個部分進行分享:
最近有持續追蹤凱熙的學生問,家中的寶寶到了該開始吃副食品的年紀,有沒有哪些食物對孩子健康特別有幫助?哪些不能吃呢?
相信有寶寶的媽咪都會發現,孩子真的就像我們台語說的:「一暝大一吋」,感覺睡個覺又大了不少、突然間又學會新技能,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階段,只靠母乳和配方乳已經不足以應付孩子的營養需求。
凱熙一直覺得孩子的飲食教育是重要的,從營養(健康)、擺盤(審美)到禮儀(同理)、感恩(品格),乃至於傳承(關係)、文化(認同),一個吃飯時間其實包含了許多「人味」的塑造。
若是我們輕易的讓孩子吃飯配平板,或是邊吃飯邊數落孩子的不是,那麼該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情!
最近有媽咪問凱熙:「我的孩子是大班的小男生,每天在幼稚園午餐都吃得比同學多很多,下午也有吃點心,但是放學又會一直說他餓了。因為考慮到健康的緣故,我們家沒有給小孩吃零食,所以我都是煮水煮蛋、水餃、蛋餅給他當點心,有時吃完還是會喊餓,又吃了一些水果。到了晚餐時,給他的魚、肉、青菜也是全部吃光光,吃的比他爸爸還多。為什麼小孩會一直喊餓呢?雖然不用擔心他挑食或吃太少,但是他吃這麼多,也有點擔心以後會不會變胖或是身體有什麼狀況。」
是的,孩子一直吃不飽,媽咪也是很傷腦筋呢!可愛的媽咪,哈。
雖然家長多半不希望在教育中用交換條件的方式,但遇見孩子很盧或很歡的時候,不得不說還是一個好用的方法呀!(笑)
獎勵是很棒的正向行為強化方式,特別對於9-10歲以下的孩子而言。關鍵在於如何有效而不本末倒置的運用~
中介學習原則:清楚自己的溝通目標,創造一個可以溝通的環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