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從以前念書就知道父母利用DNA遺傳給我們一些特徵,包括膚色、身高等。

然而現在,人類微生物組計劃(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,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一個部門)發現我們的微生物基因也是從我們的祖先垂直傳播的。

 

在我們探索這個令人興奮的發現之前,讓我們先從一些基礎知識開始:

 

什麼是微生物?

微生物是一個通用名稱,適用於所有微小的生物,例如:細菌,病毒,原生動物和真菌,你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們。

 

微生物做什麼?

簡單來說,一切!

人體是數以千計的微生物的家園,包括細菌和真菌,其中一些是有害的,而另一些則以不同的方式有所幫助。例如,真菌有助於殺死有害細菌,而已知的Streptoccocus pyogenes細菌(化膿性鏈球菌)會引起喉嚨痛。

 

哪裡有微生物?

它們在我們的皮膚和黏膜(口腔、鼻腔、陰道,以及腸胃等消化道)中以不同的數量出現。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人體中有多少微生物,但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微生物數量與人類細胞的比例大約是10比1

 

微生物如何分類?

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落可分為四種類型,即:
•古細菌:主要存在於腸道和消化道中。它們產生甲烷,有時會導致胃腸脹氣或打嗝。一般不會有害。
•細菌:發現於身體的每個部位,從腸道到口腔,到陰道腔和皮膚。有好的細菌(益生菌)和有害細菌,被稱為致病菌(例如:金黃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)。
•真菌:酵母是存在於人體內的真菌的一個例子,其最常見於腸道中。真菌也存在於皮膚中,儘管數量較少,但仍有可能會致病(例如:汗斑、香港腳)。
•病毒:雖然通常與疾病和機會性感染有關,但也有與人體共生的病毒(註1)。病毒體通常具有免疫調節作用(註2)。

 

微生物如何從父母傳給孩子?

大部分的人相信嬰兒在子宮內時是無菌的狀態,只有在出生通過產道和被抱時遇到微生物。然而,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,子宮可能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無菌。

科學家在胎盤中發現了一種微生物,雖然對母親和嬰兒沒有明顯的傷害,但在懷孕期間會傳染給胎兒,研究還發現羊水中甚至臍帶中有微生物。因這些微生物是無害的,而被認為是嬰兒微生物組的一部分。這些發現引起了科學界對細菌是否是異物或人體內在的爭論。最重要的是,微生物存在於胎兒的哪個部位?它們如何在子宮環境中存活?

當嬰兒出生通過產道時,就會接觸到母親的微生物群落,寶寶不可避免地吞下了一些微生物,然後成為體內微生物群落的創始成員。

此外,母親通過母乳喂養和皮膚與皮膚的接觸將微生物傳給後代。母乳含有能夠幫助益生菌繁殖的微生物,也能提供寶寶免疫需求的抗體(有親餵的媽咪發現,如果寶寶生病時,母乳會變得比較黃和濃稠)。

到三歲時,幼兒已經完全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微生物群落,這些微生物群落由環境中接觸到的不同種細菌,真菌和病毒組成,此時幼兒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將類似於成人。

 

總之,微生物是我們生活(和健康)的重要組成,無論我們如何嘗試都無法完全消除它們,所以不要再堅持一直消毒了!不僅沒什麼用,過度乾淨的環境反而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沒有機會被訓練,容易因為一點小感染而生大病。

 

參考文獻:Like Genes, Our Microbes Pass from Parent to Child

 

題外話:

濫用抗生素和頻繁的灌腸也會使益生菌被殺死或排出,使得體內的菌叢失衡、免疫力下降,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又慢慢恢復正常。

凱熙覺得現在很多醫生很棒,越來越重視抗生素濫用的問題,然而凱熙也親眼看過病人堅持要求醫生開抗生素(即使醫生說他不用吃抗生素,對病情沒有幫助),希望感冒可以吃抗生素就立刻好。(啥?)(孩紙,那只是藥,不是仙丹!)(搖肩)

到底如何決定要不要吃抗生素呢?如果你詢問醫生後,醫生說可以不用吃,就不用吃,若是醫生仍說要吃,就是要吃!(這樣有明確嗎?)(哈)

 

註:

1. 關於有沒有與人體「共生(互利)」的病毒,凱熙看到的研究,有科學家覺得有,但是我沒看到實際的研究報告細節,所以不清楚他們的想法。另一派的科學家覺得充其量只能說病毒寄生在人體,他們覺得病毒對人體的好處類似打疫苗的概念,藉由生活中接觸的少量病毒去訓練人體的免疫系統,當免疫系統認識這個病毒後,就能在下次遇見大量同類病毒時做出反應,但是當抵抗力差時,少量的病毒仍然會使人生病。

2. 原因同上。

 

健康管理諮詢:http://bit.ly/2Rr4uzr

粉絲團有更多即時分享與活動不要錯過呦!

好食健身房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wjiacathy/

好食健身房LINE@:http://bit.ly/2SzuSaT

 

arrow
arrow

    凱熙的好食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